微山县杨传来:坚守故乡 做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敬业奉献)

发表时间:2023-01-16    来源:   责任编辑:胡 碧源

  杨传来,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卫生室负责人。50岁的杨传来是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卫生室负责人,他中等身材,体型微胖,心广体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个十足的乐天派。微山湖上的行医生活有些单调,他却一呆就是26年,成为渔民们离不开的“杨大夫”,守护着他们的健康。
  渭河村是微山湖的一个水上渔村,渔民出门大都以船代步。渭河水街是微山湖最南端由一条条船屋连接而成的湖中街,渭河村卫生室就在其中。
  父亲杨付义是杨传来心中的榜样,小时候跟着父亲出诊,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大家对父亲的敬意,“长大以后我也像爸爸那样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人”,从医,从此成为梦想。1996年,杨传来毕业后分配到微山县人民医院工作。想到能离开终日漂泊在湖上的渔船,到岸上去工作,杨传来着实高兴了好一阵。但想想年纪越来越大,走路已经驼背的父亲,杨传来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渭河村,和父亲一样,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医。和在陆地上出诊不同,他经常要划着船去出诊。杨传来是个急性子,出诊的路上船划得很快。出诊经常要赶时间,这些年他已经掌握了“超船”的技巧,总能开得又快又稳。一条船的寿命一般是10年左右,行医26年,杨传来已经换了5条船。在渭河村当村医,除了得是个全科大夫,还得各种船都能够轻松驾驶,杨传来对此颇为自豪。如今,渭河村521户,近1600口人,除了常年在外跑船的村民,其他人的健康状况,杨传来都了如指掌。
  对于一生漂泊在湖上的渭河村渔民来说,船不仅是生产交通工具,还是一个个温暖的家。对于杨传来而言,船是水上的移动诊所,也是“水上的120救护车”。杨传来曾经开着快艇,用了20分钟就把昏迷的患者送到医院,因为抢救及时,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2018年10月,渭河村村民杨贵娥突发性脑出血、昏迷不醒。简单诊断后,杨传来发现情况非常危机,当机立断驾驶快艇,把她送到了最近的沛县人民医院。量了血压,测了血糖,杨传来还要给杨贵娥做半小时的理疗。大病初愈,出院之后的康复治疗要及时跟上,杨传来每周对杨贵娥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尤为认真。他和病人的家属一样,盼望着能够等来奇迹。
  微山湖的渔民寒冬腊月出门看病最艰难,湖水结冰,要去医院,先要花一个多小时打通一条水路。村民陈恒花说,自己的俩孩子小的时候三天两头生病,咳嗽、发烧、腹泻,不管凌晨几点,一个电话,杨大夫总是能最快赶到,给孩子做诊疗,“看到杨大夫,心里就踏实了”。跟渔民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杨传来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病经”。为了让渔民知道怎样准确吃药,他用的都是土办法。“一天吃一次,就画一道杠。一次吃两个,你画两道杠,这样他就记住了。”
  变化吹荡在微山湖湖面上,流淌在渭河村民的日子里,也印刻在杨传来划过的出诊船上。从小木船到玻璃钢船,再到水泥船,出诊船变得越来越稳固,身边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只有杨传来的生活没有太多变化。依旧白大褂,每天划着船出诊,他也在心里动摇过:转行还是坚持?杨传来也曾经失落过,“同学不是医院的科室主任,就是院长”,但后来很快想通了,“都为患者服务的,只是服务地点不同”。卫生室的档案柜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村民的健康档案,杨传来说,有时候看着这些资料,想想乡亲们在他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爱吃咸吃辣的生活习惯,长寿的人越来越多,他会觉得留守在故乡,哪怕只是默默地做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就是值得的。
  微山湖见证了渔家人的寒来暑往,喜怒哀乐,记录下渔家人祖祖辈辈的汗水与期待。杨传来说,他愿意像眼前的这湾湖水一样,静静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我最大的希望是我们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新的一年近在眼前,杨传来盼望着春暖花开时,每个人的生活都风平浪静,一切安好。
主题活动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
主办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东方圣城网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