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短评

面向生活 写好文化“两创”文章

发表时间:2022-04-27    来源:济宁日报   责任编辑:胡 碧源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在一个月后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提出“四个讲清楚”的重大课题,首次阐明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的论述,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孔孟之乡济宁而言,是一项摆在全局位置的重要工作,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做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做文明交流互鉴的担当者、践行者,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担当。时至今日,重温关于文化“两创”的总书记嘱托,我们更加深切体认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现着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弘扬传统、激扬时代的行动指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扛牢文化强市建设使命担当,坚定践行“两个结合”,奋力打造“两创”高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两创”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有其内在规律,需要精耕细作,急功近利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建设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历史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动“两创”,也必然能促进“两个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
要坚持面向生活。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过程,人的滋养成长、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目的。在当下的“两创”进程中,还缺少贴近时代、直抵心灵的公共文化产品。通过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寓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之中,在满足群众需要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要找准现实连接点。强化“两创”担当,就要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积极探索文化传播普及、实践养成的新路径,不遗余力地把“两创”成果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产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进一步放大文化交流载体的“品牌效应”,有力助推形成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新气象。
主题活动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
主办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东方圣城网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