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济宁市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公示

发表时间:2022-12-31    来源:济宁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高 源

        弘扬先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浓厚社会氛围,市委宣传部在各县(市、区)广泛开展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和推荐活动。经评审,选拔出的40名先模人物集中展现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人间大爱,守信践诺、勤勉敬业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怀,为全社会树立了精神标杆和道德榜样。现将2022年全市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名单予以公示,用鲜活的榜样、身边的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爱德之星

        曹鲁宁:徒手攀爬四楼勇救女童的“蜘蛛侠”,男,1988年10月出生,山东济宁汶上人,汉族,群众,现为济宁市任城区自由职业者。2022年6月,济宁任城区明珠一小区4岁半的儿童不慎跌出窗户防护网,10多厘米宽的防盗窗格卡住女孩脖子,身体悬在半空,随时有可能坠落,情况异常紧急。曹鲁宁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保护下,赤膊顺着防护网爬至三楼窗户,站在距离地面约12米高的三楼防护网奋力托举起悬空女童,在曹鲁宁2次奋力托举下,女童安全爬回室内。当他从高空中攀着防护栏和空调架爬了下来,身体出现多处划伤,现场居民被曹鲁宁不顾自身安危、见义勇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救人事迹被发到网络后,广大网友纷纷为见义勇为的“蜘蛛侠”曹鲁宁点赞,许多人关心他有没有因为救人而受伤,但曹鲁宁却腼腆的说:“这真是件小事,换做其他人,相信遇到这种情况也都会这样做的。”

        张明举:退而不休献余热的古稀老人,男,汉族,194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兖州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退休职工。自1972年进入体育系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器材维修和养护经验。2008年退休后,张明举退而不休,坚持义务为城区公共健身器材维护保养。十几年来,张明举检修健身器材数千次,更换维修配件共计1000余套,自费购买的零部件花费万余元,成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敬佩的老“雷锋”。2016年,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张明举难忘乡情,积极参与老家菏泽郓城文化健身广场建设工作,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捐赠了10余组健身器材,同时修建了棋牌室、乒乓球室,供村民娱乐休闲健身,为落后地区的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带动引领作用。如今张明举已是古稀之年,他总说:“付出是享受,忙碌是快乐,这样才觉得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我将继续在热爱的这片热土上,以桑榆非晚的精神,奉献自己的秉烛之光。”

        丰静:教书育人在农村,助学扶贫永践行,女,1979年9月出生,山东济宁曲阜市人,汉族,现为曲阜市王庄镇中心中学教师。自2013年起,她趁工作闲暇之余,把身边亲朋好友家孩子穿小的衣服或来源卫生可靠的闲置物品搜集起来带到学校,分发给有需要的学生。像这样的分发活动每个月都会组织1至2次。近10年来,她先后组织过大大小小的闲置物品捐赠活动达百场,累计向农村学校和学生捐赠出近千套闲置课桌椅、数千套学习用品及演出服和万余件闲置衣物,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2016年,她大步迈上了公益之路,成为孤贫儿童助学团队发起人,带领近百名爱心人士家访约400户贫困家庭,并从中筛选出约140多名特困儿童进行结对长期帮扶,累计捐资100万余元。如今,已有5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研究生,并走上工作岗位。2021年,丰静荣获“曲阜市三八红旗手”和“第八届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光荣称号。

        杨翠:老人口中的“乖女儿” 公益组织的带头人,女,1983年2月生,山东济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四村人。现任泗水县泉乡义工协会会长,泉林镇永壹武术培训学校校长。2020年9月,她成为一名义工志愿者,无论寒冷冬季还是炎热暑天,只要知道哪个村有急需帮助的人,她都会走进这个家庭,进行核实了解,并积极对接义工组织和爱心人士筹集物资和资金进行帮扶。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泗水县辖区内100余所村庄,行程7000多公里,在开展爱心帮扶的同时,免费为300多名高龄无法自理的老人长期免费理发。疫情期间,杨翠身先士卒,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协调安排义工志愿者捐款捐物抗击疫情,累计向社会捐赠口罩、消毒剂、生活用品等物资数万元。她说:“自己做公益,不是图名图利,而是因为自己有一颗有爱的心,一直在支持着她前行。每每帮助了一户困难家庭,自己就非常高兴、非常开心,感觉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张彤彤:武警战士二伸援手 深夜火中救人,男,1995年10月出生,山东济宁邹城人,汉族,中共党员,上士警衔,现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战士。入伍以来,张彤彤先后担任过卫生员、驾驶员等,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实际行动深刻践行着“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官、红旗车驾驶员,荣获三等功1次、嘉奖4次。2022年1月1日晚上10时30分许,正在轮休驱车返家途中的张彤彤,发现路边河道闪着火光、冒着浓烟。他敏锐察觉事态异常,立即停车飞奔过去,发现一辆面包车倒在河中,驾驶室进水,车厢部起火,驾驶员赵先生手臂骨折昏迷不醒。张彤彤果断处置险情,救出伤员并抢救出6万元现金。1月3日,一篇“元旦佳节,武警小哥哥再次出手”的新闻刷爆了网络,新闻的主人公张彤彤在保障出车途中,发现一汽修厂内浓烟四起,他沉着应对化解爆炸危机,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郝隆: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和使命,男,1975年5月出生,山东省济宁微山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微山县两城镇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山东省总工委员,山东省计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共微山县委候补委员,共青团微山县委副书记(兼职)。荣获“全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志愿者”“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十大“优秀义工”、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山东省“雷锋好榜样”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从1999年开始,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给需要的人带去帮助,23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13.42万毫升,165本红色献血证里记录了他285次530个治疗量,共为500多名病人的康复提供了新鲜血液。2010年8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组建成立了“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帮助留守儿童和老人,参与生育关怀帮扶救助,坚持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刘怀明:倾心奉献的新时代公益,男,1968年1月出生,山东鱼台人,现为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村民、鱼台县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初心手工编制有限公司经理。2018年12月,刘怀明创办的老砦镇小红帽志愿服务队荣获济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12月荣获“最美巾帼志愿服务队”,2020年1月荣获济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多年来,每逢周末以及节假日,刘怀明就带领团队在鱼台县各镇街敬老院、村庄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帮忙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为他们送去温暖。刘怀明还想方设法助农扶贫,远赴外地学习研究手工编织技艺,学成归来后贷款建厂,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残疾人及其家属9人,共同“编织”起致富幸福之路。刘怀明用爱心、奉献和美德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什么是富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新时代好青年形象。

        周静:热心公益竭全力 心底无私天地宽,女,金乡县卜集镇大姜村村民,多年来她始终怀揣着一颗真挚善良的心,诠释着一位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疫情暴发后,面对日益严峻的物资需求,她和丈夫多方联系货源,并向镇政府捐款3万元用于防疫物资购买等工作。看到村内道路状况不佳、村民出行不便,她和丈夫毫不犹豫出资10万元,用于家乡修路改造。面对生活困难的乡邻,她只要听到了消息,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每逢中秋、春节等佳节时刻,她也没有忘记过困难群众,坚持每年自购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往群众家中,确保他们温暖过节。“人间自有真情在,正如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爱,传递一份正能量,温暖的将是整个社会大家庭。我不求回报,以后会继续帮助那些最要帮助的人。”周静如是说。

        庞国政:永葆军人本色 不忘为民初心,男,汉族,中共党员,汶上县汶上街道人,1992年6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2014年12月退役,现任汶上街道北湖社区党委书记、武装部副部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在云南省消防总队服役期间,面对救人、灭火、抗洪救灾等危险工作,他总是冲锋在前,连续4年获得上级嘉奖,2014年获得云南省“优秀士兵”称号。2016年参加工作后,先后荣获“优秀退役军人”、省级“模范标兵”、市退役军人“就业之星”等。工作中,他申请建立了“汶上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群”,向退役军人发布退役军人再就业政策、法律援助等相关政策信息,受益优抚对象500余数余人。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各项政策,为困难优抚对象办低保8户,提供物助42起,服务400余人次,开展“送温暖”活动150多次。庞国政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李兆焱、张四妮:公益“夫妻档”共筑爱心寻人路,李兆焱,男,汉族,1987年9月出生;张四妮,女,汉族,1985年5月出生,梁山县寿张集镇李集村村民。夫妻二人是梁山县大义社工救援队的一对公益“夫妻档”。多年来,夫妻二人携手并进,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救助走失人员90余人次,参加爱心志愿服务500余次,志愿服务时间6000余小时。夫妻二人先后荣获济宁新时代文明实践六星志愿者,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救援队员”。2007年,李兆焱经人介绍与张四妮结为夫妻,养育了三个可爱的孩子。2019年李兆焱在微信朋友圈偶然发现一条寻找走失人员的搜救信息,了解到大义救援队的信息,毛遂自荐成为了一名搜救员,高频率的参与志愿服务。后来,妻子张四妮也积极加入,至此夫妻俩成了“公益好拍档”。他们夫妻总是说:“做公益让我们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会携手同行,坚持把公益之路走下去。”

   

诚德之星

        高晓霞:多次荣获国家专利 27载芳华奉献环保事业,女,1974年11月出生,山东济宁嘉祥人,汉族,群众,现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任城区分局科室科长。她先后同时负责多个监测项目的监测,同时取得废水、废气、噪声等20多个项目的上岗合格证,每年出具监测数据2000多个。近几年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专业论文6篇。曾获监测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自1995年毕业工作至今,从事环境监测工作27年,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作为毕生追求,争做环保工作的骨干和行家,全力为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生态调查野外核查工作中,高晓霞总是主动选择最苦最累的工作,通过繁琐的地面核查,掌握全区各类土地覆盖信息及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系统分类、生态系统评估和典型区域生态环境评估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

        周俊英:家道艰难 不昧钱财,女,197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兖州区颜店镇翟三村村民,山东祥通胶带有限公司带芯车间捻线工人。2021年,周俊英被授予“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称号。周俊英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并不富裕。公公、婆婆患有癌症,光治疗费用就花了十几万,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屋漏又逢连夜雨”,在物流公司上班的丈夫因公司整体搬迁失业,不得不在外做临时工以补贴家用,收入十分不稳定。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周俊英一个人身上,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可正是在这急需用钱的时候,周俊英面对“天降”的金钱却不为所动,坚守诚信道德底线,苦寻失主,最终如数交还。失主王女士感激涕零,并拿去部分现金作为报酬,被周俊英直接拒绝了。事后,周俊英表示:“我是一名党员,捡到物品要归还是作为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原则,换作是别人,也一定会这么做的。”

        曹春成:他的承诺 四千亩山林知道,男,1968年3月出生,山东济宁邹城人,汉族,群众。现任十八盘林场安监科副科长,负责竹子园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1986年,18岁的曹春成接父亲的班来到林场工作,任职前父亲嘱咐他:“要守住这片林子,守好林子是给后代攒福分,也是为自己积功德。”曹春成坚定地说:“放心吧,我会守好林子的”。一句谆谆教诲,一个季布一诺,曹春成作为“林二代”,这一守就是36年。行走在深山老林,每天早出晚归,他走遍了十八盘山的每处角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艰难困苦,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如今,曾经挑着100多斤的水桶翻山越岭的老曹已年近花甲,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让他饱经风霜。面对朝夕相伴的山林,他却说:“如果组织上不嫌弃,退了休我还愿意继续和这些老伙计们守护在一起。”

        葛昕:无畏肿瘤坚守三尺讲台的党员教师,女,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微山县韩庄镇中心小学教师。2015年9月她怀着“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梦想,走向了教学岗位。从教以来,一直在平凡的教学一线岗位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2020年10月突患恶性肿瘤,进行了右乳根治术和痛苦的化疗。但病魔并没有击倒坚强的葛昕,2021年6月治疗结束后,因为不舍热爱的教育事业,她毫不犹豫的拖着孱弱的身躯返回了工作岗位,并主动要求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如今,长期服药使得她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副作用,骨质疏松导致膝盖疼痛,但她仍然坚持备课、上课,始终以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用爱心、智慧、心血,滋润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们的心田,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师的崇高理想。她常说:“即便身患癌症,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觉得就是最幸福的。”

        王娜:用心用情服务 不负青春韶华,女,中共党员,现任济宁市鱼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从一般工作人员、科室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再到镇街监管所所长,她始终任劳任怨,用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先后被济宁市委组织部评为济宁市“万名干部下基层”和第一书记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王娜下派到鱼台县李阁镇担任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和路屯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她访民意、办实事、解民忧,受到群众一致赞誉。带领村“两委”班子打造了农产品冷储及加工项目等4个产业项目,为村民找到了致富增收之路。驻村工作结束后,王娜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全年查办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07件,涉案金额20余万元,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在食药监管方面,创新开展了食品摊点专项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专项活动等,坚持做食药安全的“护航人”。

        李守安:七旬老支书四十年如一日 为民服务初心永不改,男,汉族,194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金乡县羊山镇五所楼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济宁市“优秀党支部书记”、金乡县首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当选村支书时他承诺一定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为了这句承诺,40年间,他骑坏了3辆自行车,两辆电动车。1980年,他独自骑行40多公里,到外地考察电线杆,回来后组织村民一起施工,实现了全村通电的愿望。他带领村民奋战一年半打了52眼机井,结束了村民靠天吃饭的困境。1983年,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捐款捐物,带领村民吃住在工地,1年多盖起了全镇第一所教学楼。在他的带领下,五所楼村成为全镇第一个用电村、第一个拥有教学楼村、第一个街巷道路硬化村。如今,他依然没有停下为民服务的脚步,筹款5万余元修建了健身广场,集资20万元创建了金蝉养殖基地。村民称赞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杨天华:父亲做手术期间,坚守抗疫不丢松,男,1982年生人,山东济宁嘉祥县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嘉祥县孟姑集镇卫生院内科主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尽职尽责,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在全员核酸检测启动期间,他的父亲刚做了支架手术,他未能在病床前尽孝,毅然奔波在抗疫一线。遇到二三岁的孩童,他耐心地引导他们张开嘴,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他经常深入残疾人家庭,上门做检测。虽然核酸检测任务重,他始终保持专业精神,既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咽喉部位,又能保障核酸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即便每天工作时间长,他依然泰然处之。杨天华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受到了院方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纷纷称赞杨大夫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好大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杨天华和无数奔赴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张全:为国为民审计三十余载的审计老兵,1968年3月生,山东枣庄人,汉族,中共党员,四级高级主管,现在济宁市审计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工作。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三十余载始终奋战在审计一线。先后表彰为全国债审优秀公务员、全省审计系统先进个人(三等功)、市优秀公务员等。她多次主审市大型工矿企业、财税、金融保险审计、审计署和省厅安排的专项调查和行业审计、政策落实等大型重点项目;多次参加市专项检查、多次配合纪检、检察机关对移送案件的查证工作;编写专家经验入选到省厅和审计署专家经验库。她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0年主审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审计, 不顾个人安危到危险废物场所翻查转运单,及时清除医疗废物泄漏隐患。2021年在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审计中,承担全部实地到薄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调查的任务,发现某偏远卫生院无急救车辆的问题,带病坚持工作并积极推动整改,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张勤英:担当职业使命 爱岗敬业奉献,女,1974年1月出生,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太白湖新区石桥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基层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基层乡镇职能部门的骨干力量,虽说工作千头万绪,但她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2022年4月,自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面对庞大的排查量,她始终坚持排查从“实”、措施从“硬”、整治从“快”的原则,对辖区6279户39000多个图斑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一栋不漏、一户不落,数据鉴定准确无误,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详实资料。天然气进村入户工作中,她主动作为,积极向村民宣传讲解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用户日常注意事项等,并多次对全镇200余户使用液化气的餐饮场所进行督导,杜绝燃气安全隐患。面对疫情的反复突袭,她无畏无惧的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24小时吃住在包保村庄,用温暖的真心守护群众,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马二英:诚信为人真诚做事的村干部,女,1989年3月出生,山东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汉族,群众,现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南五村村委委员。自2021年上任以来,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为村民办理电子医保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帮助不会缴纳社保的村民缴纳社保,定时走访村里的贫困户和独居老人户。特别是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身为南五村年轻的村干部,她身兼士卒冲在前,认真排查核实本村每一户内人员居住状况和人员近期动向,排查村内老、弱、病、残、孕人员情况,为村内人员建立疫情管理台账,同时为村民看病就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村内常年服药人员进行用药统计,统一上报集中采购,药品发放到家,为村民解决因封控带来的各种不便。凭着异于常人的执着与坚韧,用真心与真情,换得了百姓的广泛认可,成了村民津津乐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仁德之星

        马景鑫:活跃在社区讲台的86岁爱国教育宣讲员,男,1936年11月出生,山东济宁任城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阜桥街道解放路社区教育宣讲员,先后被国家授予个人三等功,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军功章。参加过抗美援朝,1958年至1960年连续三次参加国庆首都大阅兵。耄耋之年的马景鑫,永葆军人本色,义务奉献余热,参加社区宣讲,为青少年讲解革命故事、弘扬爱国精神。目前,已累计宣讲上千场次,宣讲足迹遍布阜桥街道各社区、学校,受到广泛好评。今年6月,他被聘任为阜桥街道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指导员,用亲身经历为新聘思想政治指导员讲“党史”、讲“革命”、讲“初心”,积极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新时代建设。老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马景鑫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爱国教育宣讲,提升了青少年和退役军人群体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力和影响力。

        闫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救援队长,男,1984年9月出生,山东济宁微山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济宁鲁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物业经理。2017年10月,闫伟成立了济宁蓝天救援队。目前,有固定志愿者500余人,开展水域、山野救援数百次,出队数千人次,服务时长上万小时,荣获共青团山东省委“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被济宁市消防支队聘为灭火专家组专家,闫伟在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破拆技能类项目中荣获总分第一名。2020年疫情期间,他和队员们防疫消杀50天,累计参加600人次,消杀社区70余个,居民小区近500个,中小学及幼儿园210余所。2022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灾害,闫伟迅速集结第一梯队23名队员,火速驰援河南郑州。先后在郑东新区、新乡等重灾区转运当地被困群众数千人。2021年,因支援湖北抗疫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2022年,因支援河南抗洪救灾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河南抗洪救灾行动纪念章”。

        钱伟:点滴做起,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女,汉族,1975年2月出生,济宁兖州人,本科学历,中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兖州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自2016年3月兖州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挂牌成立,钱伟主动报名成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志愿者。先后获评“兖州好人”、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多年来,她积极负责、全心全意地参与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各项工作,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数百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和生活态度。2017年,钱伟受聘成为兖州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她积极录制线上教育音频,宣讲家庭教育知识,并走进学校讲授中学生生涯辅导公益课程。2018年荣获兖州区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称号。钱伟始终坚持“走进社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理念,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甘于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张佃壮:人人称赞的“好书记”,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被山东省委记一等功,2019年当选全国“十佳农民”,2020年入选“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入选中国好人。1993年上任至今,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以村庄规划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富裕百姓为目标、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强村富民之路。在张佃壮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庄改造提升全面铺开,北元疃村512户全部和谐整体拆迁,在原址重新科学规划建起新村,硬化村内路网、修建排水沟、安装路灯,村庄的重新规划建设和设施提升,理顺了群众的心气,也让老百姓人人服气。如今的北元疃村,成了令人羡慕的和谐幸福美丽乡村,该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0年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王越:公益助力 永不停歇,女,1969年10月出生,山东潍坊昌邑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邹城市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济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倾心教育、热心公益,2014年她与朋友一起成立邹城的圆梦微公益助学团,先后带领团队成员们开展助学、敬老、惠残、环保、献血、防疫等公益活动千余次,累计捐赠款物421万元,服务老人3570名、环卫工人1620人,参与志愿者23560人次。尤其是“圆梦助学”方面,在邹城市城前、看庄、田黄、郭里、张庄都有她1+1对接的孩子。在她的带领下,圆梦微公益累计助学人数达到2935人,仅邹城本地就有156学生通过救助顺利考入本科院校,王越和爱人长期资助的双胞胎姐妹今年也双双考入本科学院。面对严峻的疫情,她动员团队志愿者一部分居家防控线上参与腾讯99公益项目筹款,一部分奔赴防疫一线参与志愿服务、积极组织捐款物24万余元,个人1.18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公益人”的奉献担当。

        王清华:坚守岗位与病魔作斗争的乡村教师,男,1986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兖州区人,汉族,现为鱼台县清河镇清河小学乡村教师。2010年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后,王清华来到鱼台县清河镇较偏远的前张小学任教。从教以来,他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奉献自己。先后被评为县“优质课一等奖”、县“全员大家访先进个人”。2020年上半年,王清华感觉身体不适,突发右眼视力障碍,咳嗽不止,罹患多发性脑内胶质瘤。患病后,王清华不得不入院治疗,历经开颅手术和多次放疗和化疗。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舍教育事业和朝夕相处的学生们,治疗结束后立即返回了工作岗位。“农村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为了孩子们,就是倒,我也要倒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渴望的眼睛,我怎么能忍心离他们而去呢?虽然不知道生命还有多久,但是只要我活一天,就会坚持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王清华深情地说。

        韩义祥:宣传、践行王杰精神的红色先锋,男,1944年12月出生,山东济宁金乡县人,汉族,中共党员,金乡县供电局退休干部,王杰的战友、同学。2016年9月,被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山东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称号。多年来,他投入大量物力、财力搜集整理王杰事迹,为王杰著书立说。2013年1月,韩义祥八易其稿,共10余万字的《王杰》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真实还原了王杰舍己救人的事实真相。此书被列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并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项目之一。除了忙着收集整理王杰事迹资料,撰写《王杰》一书外,他还经常到王杰纪念馆、王杰精神大讲堂做义务讲解,去学校当“编外辅导员”,到企事业单位做宣讲报告。20多年来,韩义祥接受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关于王杰的采访100余场,义务开展线下专题宣讲600余场,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学习、践行王杰精神。

        张茂路:新时代雷锋传人,男,1952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汶上县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汶上雷锋展馆馆长。张茂路同志敬仰雷锋、学习雷锋、宣传雷锋,是汶上县家喻户晓的活雷锋,也是汶上县优秀“五老”志愿者。他几十年坚持收集红色藏品、史料10万余件,其中雷锋专题资料达1.3万件。退休后的他举全家之力开办全省首家红色家庭档案馆。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红色档案有领袖类,党史党建类、雷锋等英模人物类,共计文献档案368卷(盒),展品5000余件。十九年来,他坚持“自费收藏、公开展览、免费参观、服务社会”的宗旨,担任义务讲解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截止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达15万人次。他还发起成立了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经常性地开展慰问,连续多年获得省、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积极开办了张茂路工作室、雷锋讲堂、雷锋七问大课堂,持续举办雷锋事迹报告860多场次,听众达到30多万人次。

        刘圣常:义务理发15载的热心老党员,男,梁山街道前码头村村民,中共党员,码头小学退休校长。2007年开始,刘圣常从码头小学退休,退休后他没有享清福,而是凭着一手理发的手艺,穿梭在大街小巷、各乡镇敬老院,把服务他人当成自己的晚年事业。从最初的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理发,发展到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定期上门服务。15年来,他义务理发上万人次,成了当地孤寡老人、残疾病人解决“头”等大事的贴心人、暖心人。近年来,他还成立了磨刀理发志愿服务工作室,把自家的车库改造成了工作间,不但为大家免费理发,还义务帮助大家磨剪刀、锵菜刀。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方便群众,他还在小区内挂起“免费磨刀,送货上门”的招牌,让老伴收集剪子、菜刀拿到工作室,磨好后再挨家送还。截至目前,刘圣常义务磨推子、菜刀共计500余把次,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李珂: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男,1983年8月出生,山东济宁人,回族,政治面貌群众,现任奔跑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奔跑义工团团长,奔跑应急救援队队长。近年来,李珂同志直身体力行冲在公益活动的第一线,在济宁高新区、汶上县各乡镇开展了86场发放活动发放防走失手环,受益人群约3000人。2021年7月20日,河南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李珂第一时间召集志愿者组成救援团队,争分夺秒、不顾艰险,冒着大雨连夜奔赴到救灾第一线,将筹集的40多万元物资陆续运送至河南鹤壁支援抢险救灾。除此之外,李珂还经常性的组织队伍去洸河街道辖区的孤寡老人家里看望慰问,不仅带去很多生活必需品,还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与心理健康,耐心与老人们交流,并为老人们整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李珂经常说:“我一定会将公益做到底,时刻准备着!”他用一颗纯粹的公益之心践行着雷锋精神,时刻准备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孝德之星

 

        韩飞飞:精心呵护偏瘫婆婆的好儿媳,女,1984年9月出生,山东济宁任城人,汉族,群众,现为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西李村村民。她数年如一日服侍婆婆的感人事迹获得了左邻右舍的称赞认可,尽孝并不难,难的是年年孝顺,韩飞飞就是这样用真挚淳朴的孝心打动着街坊邻居,她积极倡导着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做出表率、树立了榜样。3年前的一天晚上,韩飞飞的公公因车祸住了38天的重症监护室,不久公公因病逝世,婆婆因伤心过度导致脑溢血瘫痪在床。面对突如其的变故,她没有灰心丧气,坚持日夜照料守护在老人身边,对老人关怀备至。如今,老人虽然卧床在家不能出门,但仍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她的孝心同样感染着左邻右舍,大家都夸赞她展现了一个当代青年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为广大群众塑造了一个重情重义、孝老敬老的美好形象。

        马爱云: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公公的好儿媳,女,1968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任城人,汉族,群众,现为任城区越河街道和平街社区居民。2007年,丈夫因病去世后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85岁的老父亲。15年来,马爱云坚持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按摩护理,按时为老人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如今公公已经100高龄,依旧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她用自己的孝心和质朴的行动,真情演绎了至纯至孝的动人情节,深刻诠释了大爱无言的孝道。如今,马爱云的孝心故事在社区被街坊邻里传为了一段佳话,赢得了年女老少的广泛赞誉,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新时代赞歌。每当有人问马爱云“为啥能始终如一的照顾公公,不嫌烦吗?”她总是笑着说:“老人为了子女操劳了一辈子心,勤劳了一辈子,咱现在好好对待老人,给孩子做个榜样,等到儿子长大了,他也会好好照顾我们的。”

        胡宝全:一颗孝侄儿心 侍伯如父23载,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山东兖州人,本科学历,兖州区第十三中学教师。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胡宝全23年来在赡养双亲的同时,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大伯的身旁,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为我们书写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胡宝全的大伯是一位忠厚勤快的老农民,如今已至古稀,独身一人。由于多年劳作积劳成疾腰部弯曲达90度。为了更好地照顾大伯,胡宝全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岗至距离老家更近的十三中学工作,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为大伯洗衣做饭、陪大伯聊天解闷,大伯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胡宝全对待亲人如此,对待工作亦是如此。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工作上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精益求精磨练教学本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荣获“兖州区优秀教师”“兖州区教学先进个人”“兖州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孔宪栋:几十年如一日 病床前出孝子,男,1966年6月出生,柘沟镇柘沟六村人。多年来,孔宪栋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用自己的孝心凝聚着整个家庭。特别是对年迈的母亲,孔宪栋可谓是无微不至。在母亲的饮食上,孔宪栋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还时常购置营养品给母亲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母亲晚年多病,孔宪栋日复一日地悉心照顾,从无半句怨言。正是孔宪栋这种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才使得老母亲安享晚年,得以高寿。孔宪栋对待老人关怀备至,对晚辈更是关爱有加。他坚信家庭教育是学育人才的摇篮,因此格外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如今,孩子们也是出了名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诚信正直。不仅如此,孔宪栋还非常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去帮助别人,丝毫不求回报。左邻右舍每次提起他,总是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好人,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村里每一位村民,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孙静:孝老为德 敬老为善,女,1982年3月出生,济宁微山县人,现为微山县留庄镇马口二村村民。在马口二村,只要提起孙静,没有人不知道,更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中老人,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作为家中长媳,孙静主动协助婆婆承担起照料奶奶的任务。奶奶因眼疾目盲,身体孱弱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孙静每天为老人洗澡、擦身、换尿布、按摩,直到2007年安然辞世。奶奶去世后,孙静的生活并没有轻松下来,婆婆因甲状腺、乳腺、子宫疾病,接连动了多次手术,她在兼顾自己诊所工作的同时,任劳任怨地扛起了照料婆婆起居的重任。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老人时,婆婆都会流出幸福的眼泪,忍不住夸赞起孙静。在旁人乍看来,孙静或许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但她却把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和对老人的尊敬爱护融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里,让人倍感钦佩。

        李杏花:三十载用爱坚守 演绎孝老爱亲故事,女,鱼台县唐马镇赵庄村人。2022年9月,获得“鱼台十佳好媳妇”荣誉称号。李杏花虽患有脑部积水和眼部疾病,经历过两次大手术,但从未影响她悉心照顾93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她用日复一日的平凡行动,传承弘扬着孝贤文化。如今,婆婆王温氏已是耄耋高龄,身患阿尔兹海默症,但始终穿戴整洁、不失风采,街坊邻居都夸赞这是李杏花任劳任怨、寸步不离照顾的成果。李杏花不仅对老人无微不至,对晚辈亦是关爱有加,儿子王光奇与儿媳宋瑞已结婚7年,婆媳二人亲如母女。在生活中,她总是身为长辈,率先垂范,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总是想方设法的做点好吃的默默的支持她,帮助她度过遇到的难关。亲友邻里都夸赞说,李杏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生动诠释了人世间最真实的幸福,是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芮新迪、张艳婷: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聋哑伯父,芮新迪,1983年出生,妻子张艳婷,1984年出生,夫妻俩是济宁市金乡县王丕街道马楼村普普通通的小两口,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聋哑独身老人,折射出人性的夺目光辉,十年的坚守让普普通通的他们变得不平凡。2022年8月,芮新迪夫妇荣获省民政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最美照护人”荣誉称号。他们坚持十年奉养照顾的老人名叫芮文星,是芮新迪的伯父,出生于1952年,今年已经70岁了。老人天生聋哑,幼时家贫不会手语交流,且无儿无女。看着伯父日渐衰老,芮新迪和张艳婷小两口主动担负起照顾芮文星的重任,以实际行动彰显大爱无声,谱写了感人的爱之乐章,为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幸福晴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芮新迪一直在说:“二大爷没有孩子,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都是自己作为他的亲人作为侄子应该做的。”

        李爱华:孝敬老人 甘于付出的好军嫂,女,1977年9月生人,嘉祥县第三中学教师,汉族,群众,现为嘉祥县第三中学教师。李爱华的爱人是一名常年驻守边疆的军人,军龄已经22年。夫妻俩结婚15年,满打满算在一起的时间只有700多天。她不仅肩负着育人的使命,更默默承担着家庭中所有的重担。面对突发疾病瘫痪在床的婆婆和患有肠癌需要长期治疗的公公,她尽心尽力的关怀照料,同时精心呵护着两个女儿的成长。她说:“我嫁给了军人,我是一名军嫂,就要当好丈夫的好后盾,让他安心守卫好国家的大门。”正是有了她的这份默默支持,丈夫张怀忍坚持恪尽职守,全力守卫边疆,报效国家,为边疆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多项表彰奖励,并荣立“三等功”。2015年,丈夫的先进事迹被中国军视网报道。李爱华用仁爱孝心践行了一位新时代军嫂的诺言,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新时代人民教师对边疆事业、对现代化国防事业的忠诚担当。 

        王桂英:五世同堂善持家 平凡中书写大爱,女,1946年7月出生,籍贯山东济宁汶上县人,汉族,现为汶上县中都街道小楼社区村民。先后荣获孝心敬老模范、济宁好人之星,她的家庭被评为济宁市孝心家庭。47年来,她始终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平凡点滴中的亲情故事。47年来,她细心侍奉爷爷奶奶,体贴呵护患有心脏病的叔公和多发性脑梗塞的婶婆,认真照料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从无怨言。47年来,她勤劳持家,养儿育女,精心抚育孙子、孙女儿、曾孙女。她的事迹就像涓涓流淌的细流,滋润着家里的亲人,感染着社区的居民,让人们在平平淡淡中体味着真、善、美。“有高有低是庄稼,有老有少是人家。”这是王桂英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她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耳濡目染下,家中晚辈个个懂事孝顺,在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孝老爱亲已经成了家风。

        王邦秀:照料妻子25年 用爱撑起幸福家,男,汉族,1947年4月生人,梁山县小路口镇王蜂楼村村民。王邦秀和王秋云夫妻俩本是一对普通平凡的农村夫妇,家里有两个孩子,生活忙碌又和睦。可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12月的一天,他的妻子因一场车祸造成腰椎骨折,致使高位失能,再也没能站起来。面对家庭变故与厄运,王邦秀没有怨天尤人,他25年如一日为妻子翻身、擦身体、做饭,洗衣服,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妻子的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妻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港湾。王邦秀在精心呵护妻子的同时,还细心照料着64岁智力障碍的弟弟王邦合,不离不弃,始终如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男人对家庭最质朴的担当。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也很懂事、孝顺,想方设法减轻父亲的负担。王邦秀悉心照料妻子和兄弟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每每提起王邦秀,全村人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主题活动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
主办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东方圣城网

联系电话:0537-2343210